毕业季邂逅征兵季!广州这所高校上演“别样”毕业拨穗仪式
毕业季邂逅征兵季!广州这所高校上演“别样”毕业拨穗仪式
毕业季邂逅征兵季!广州这所高校上演“别样”毕业拨穗仪式
压题照片(zhàopiān):6月29日晚(rìwǎn),武警贵州总队某支队党员突击队连夜赶赴榕江县古州镇展开紧急抢险清淤,为(wèi)白天救援重建行动打通交通主干道。吴哲明/摄
洪水退去的贵州省(guìzhōushěng)榕江县(róngjiāngxiàn),进入了“全民清淤”的阶段,每个人都在为重建家园而努力。
在(zài)人群中,身着迷彩服的他们尤为显眼。7月1日下午(xiàwǔ),在雨中,武警贵州总队(zǒngduì)某支队的官兵弓着背拉着一车车淤泥快速向前冲。随着一车接一车淤泥被运送出去,官兵们将一条(yītiáo)干净通畅(tōngchàng)的街道交给受灾群众。他们弓着的脊背,驮着榕江老百姓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在网上被网友们称为“中国脊梁”。
第二次洪峰过境后,武警贵州总队某支队官兵闻令而动。自6月28日10时(shí)至今,共出动兵力1000余名、车辆90余辆、各类大型机械车辆10余台(件),担负(dānfù)榕江县(róngjiāngxiàn)城全域抢险清淤、转移人员、抢运物资、清理干道等任务(rènwù)。他们奋战在(zài)清淤一线,为当地群众打通了多条重建家园的通道。该(gāi)支队唐德友说(shuō):“身为军人,我们就是要冲锋在救援第一线。”目前,千余名官兵已经在榕江县城战斗了5个日夜。
这些“中国脊梁”中,就有武警(wǔjǐng)贵州总队某支队杨仁栋的身影。6月(yuè)24日,他带领官兵赶在洪峰来之前抵达了榕江县,挡在洪水前,为老百姓(lǎobǎixìng)筑起一道“安全堤坝”。
他们(tāmen)要(yào)赶在洪水到来(dàolái)之前抵达榕江(róngjiāng)。6月24日深夜3时,杨仁栋带领官兵(guānbīng)从凯里(kǎilǐ)出发前往榕江,一路上雨越下越大,一些隧道已经出现积水。惊险的是,当他们的车子驶离厦榕高速20多分钟,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的猴子河特大桥因为持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引桥垮塌。杨仁栋说:“我们经过的就是那座大桥,幸亏出发得早。”
“来了就啃‘硬骨头’。”当天(dàngtiān)6时,天蒙蒙亮,杨仁栋一行数十人(rén)便抵达了榕江县城,随后,他们(tāmen)前往榕江县城地势最低洼的古州镇,官兵们分成几个小组,协助当地工作人员一起转移群众。后来,这里也是全县受灾(shòuzāi)严重的区域之一。
当时(dāngshí),杨仁栋看到,几乎每家都还有人未撤离。依据过往的(de)经验,有的群众认为洪水不会太大,也有人舍不得(shěbùdé)家电等财物,一定要搬到高处才肯走,战士们就帮着这些居民一起搬运重物。
未撤退的群众中老人居多,其中,不少人行动不便,官兵们就将(jiāng)老人们一个一个背出危险区域。6月24日(rì)7时30分左右,武警贵州总队黔东南支队田益民(yìmín)了解到,有一位已经瘫痪了10多年的七旬老人被困家中(jiāzhōng),洪水涨得快,他跑过去将老人先背到了高处避险。
“洪水来了,马上撤。”田益民听到杨仁栋在对讲机(duìjiǎngjī)里呼唤,在跑向车子的途中(túzhōng),他看到洪水直接灌进了各个巷道(hàngdào)。对讲机的信号变得更差了,好在各个小组的消息很快汇总来,“人(rén)都安全,我就放心了”。
在洪峰抵达前的1个多小时里,他带领(dàilǐng)战士们转移疏散(shūsàn)了430多名受困群众。
“水来得太快了。”杨仁栋看到,10来分钟洪水就涨到两三米深,一条地势低洼街道边一层的房子很快(hěnkuài)就被淹没了,好在绝大部分群众(qúnzhòng)已经转移到了安全(ānquán)地带。
带着老百姓(lǎobǎixìng)的期待逆行
“你好,是××小区6栋11楼1104室吗?”6月29日10时,一个声音(shēngyīn)在潘胜花的手机中(zhōng)响起,她接到了武警贵州(guìzhōu)总队某支队杨义打来的电话。
“是的(de),是的!”她几乎是喊出来(hǎnchūlái)的。“被困人员都在家中吗?”“在的,都在!”“好,你们在家等着,我们现在马上过来!”
“接到一起求救通报,一家五口被困11楼等待转移。”电话挂断,杨义立马带上4名(míng)官兵一路小跑前往潘胜花(pānshènghuā)家中。武警官兵迅速分工,有人(yǒurén)搀扶着腿脚不便的老人王家铭,有人小心抱起孩子,有人默默帮助潘胜花扛起了家里需要(xūyào)转移的物资与“家当”。
“看到武警官兵身影的那一刻,我的心就(jiù)放下来了。”潘胜花眼中含着泪光,“看着他们从11楼扶老的、抱小的,我心里真是(shì)滚烫的。都说(shuō)军民一家亲,以前是听,这回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洪水来时,很多(hěnduō)老百姓聚集在地势较高的斜坡上,他们望着逆水行舟的武警战士,眼里满是期待。杨仁栋和官兵们划着(huàzhe)皮划艇去搜救被困人员,他们得先救老人和孩子(háizi)。
杨仁栋(yángréndòng)最先发现了一名老人,他趴在防护网上等待救援。官兵们将皮划艇划过去,救下老人,并将其带(dài)至安全地带。
随后,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向他们反映,附近一辆车的车灯一直在(zài)闪(shǎn),洪水已经淹到了车窗的位置,他担心里面有人。于是,杨仁栋和队友便将皮划艇(píhuátǐng)往车子所在的方向划。“我们去看看有没有人。”他的话音刚落,皮划艇上一名20岁左右的小(xiǎo)战士“扑通”一下就跳进洪水中,直接游(yóu)到车子旁边。当时水已经和车顶(chēdǐng)平齐了,小战士通过观看、敲击等反复确认,车里面没人。
“没想到战士会(huì)直接跳下水。”年轻战士的(de)举动让(ràng)杨仁栋震惊又感动,“当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shí),官兵们会自觉冲锋在前,没有任何畏惧,因为大家知道,这身迷彩服是老百姓的希望,也是老百姓的底气。”
在救了10余名老人之后,他们转场到场坝街,又(yòu)转移了3趟受灾群众。没来得及喘口气,救援队又接到了新的(de)求救信息。
“水马上到3楼(lóu)(lóu)了,3楼有名残疾老人动不了,急需转移。”杨仁栋(yángréndòng)和(hé)队友们接到信息后,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划着皮划艇穿过几个巷道,来到一户人家3楼的阳台,官兵们爬进楼才发现老人已经被转移走了。
田益民带着中队官兵也一直在救人(jiùrén),当天14时,大家正准备吃口午饭,跳下皮划艇就看到一名年轻的母亲正在哭泣。她(tā)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yígè)是3个月大的婴儿,一天(yītiān)多没(méi)喝奶了,老公给她打电话说,孩子都哭不出声音了。官兵们二话没说拿上盒饭又跳进冲锋舟,带着这名女子去转移她被困的家人。
当时,被洪水淹没的(de)场坝街上漂浮着各种杂物和(hé)垃圾,前往(qiánwǎng)这名女子家的巷道很窄,距离她家(tājiā)还有300米时,皮划艇就无法进入了。洪水这时已经有10米深,和街边的电线杆齐平。田益民和战士海晓龙、李东辉一起跳下水,准备游到这名女子家楼下。
水面上(shàng)看着无风(wúfēng)无浪,水下却是暗流汹涌。快到目的地时,水下像有东西一直拽着田益民往下沉,他用手一捞是几根鱼线,用力一扯手就被划破了。顾不上手上流血(liúxiě),田益民游到这名女子家楼下的一个瓦房斜坡上,抬头看到(kàndào)一名男子带着两个(liǎnggè)孩子在楼上看着他们,两个孩子一个是一名婴儿,一个有五六岁的样子。
田益民先把大点的孩子从阳台抱下来,然后男子(nánzi)背着婴儿踩(cǎi)着田益民的肩膀,慢慢爬下来。婴儿送到女子手上后,她一直在哭,不停地感谢战士们(men)。
重建家园有了更(gèng)大底气
洪水逐渐(zhújiàn)退去,榕江这个小县城几乎都被淤泥“糊”住了。火出圈的“村超”球场(qiúchǎng)也不例外,有的地方淤泥有膝盖(xīgài)深,救援人员不小心踩下去,脚都很难拔出来。
榕江县城转入灾后重建,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清淤(qīngyū)。杨仁栋带着官兵们来到榕江“村超”球场,他们需要将球场上的大型(dàxíng)堆积物清理干净(gānjìng),方便后期大型机械作业。球场的看台被洪水冲出来,堵在路中间,这成了摆在他们面前(miànqián)的“拦路虎”。
一个看台重达千斤,30多名官兵一起慢慢往外抬,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在现场,还有地方救援队的队员(duìyuán)与他们(tāmen)一起奋战。随着“重建”通道被打通,大型机械开始进场,杨仁栋带(dài)着队伍转战“村超”球场附近的体育馆清淤(qīngyū)。
6月28日,第二次洪峰袭来时,当地老百姓提前(tíqián)转移到了安全地带(dài)。但救援人员还是担心有人没有撤离。于是,杨仁栋就带着官兵在各个街道上大声预警(yùjǐng):“洪水要来了,快撤离,快撤离!”
洪峰过境后,清淤工作再次提上日程。这次,武警(wǔjǐng)贵州总队(zǒngduì)的1000多名官兵携带重型机械赶赴救援一线。连日来,任务官兵深入榕江县城部分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的小区、巷道,全力开展清淤排障(páizhàng)工作。在空间狭小、道路狭窄的区域,官兵们通过人力协作方式(fāngshì),利用铁锹、小推车等(děng)工具,对淤泥、垃圾、杂物进行清理运输,同步(tóngbù)展开防疫消杀工作。这座被洪水侵袭的小县城,正在逐步恢复生机。
再过几天,杨仁栋就要脱下军装退役。他说(shuō),此次榕江抗洪救灾将为他22年的军旅生涯(shēngyá)画上一个(yígè)圆满的句号。多次参与救灾的经历让他铭记,身为军人,就是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越是艰险越向前(xiàngqián),永远把老百姓的安危高高举过头顶。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